近一个月时间,“百千万卷读书会”选择我的新书《给语文教师的新建议》共读。昨晚,我在共读会上与大家交流、碰撞,回应老师们提出的问题。现摘编如下:
祖庆答:
生命的魅力在于不可预见,只可遇见。大致规划是有的,但一直在修改中。
我的职业生涯,可以分为三大阶段:第一阶段职初教师,第二阶段成为骨干,第三阶段走向卓越阶段。
骨干:温岭城关(1995)——杭城名校(2004)——常务副校长(2006)——普通教师(2009)走向卓越:特级(2010)——教研员(2012)——副院长(2014)——自由教师(2019)第二个15年,我把自己的教育生命献给了杭州的教育;“一个人生命中最大的幸运,莫过于在人生的中途,即在他年富力强的时候发现了自己的使命。”——斯蒂芬·茨威格“一旦人们拥有告别传统生活方式的足够的资源和机会,他们就会义无反顾地拥抱新生活。”——阿图·葛文德《最好的告别》我之所以敢于辞职,因为在前30年体制内的教育教学生涯中,积累了资源,自创了平台,且对教育的未来有较为清晰的预判。我感恩体制带给我的一切,感恩生命中遇见的人和事。辞职十个月,出版六本书。未来若干年,我将会主编或创作二十来本书。开发了《小学高分写作课》《跟着电影学写作》《臭皮匠作文课》等。目前正在启动“谷里书院网络双师课”。我拥有好几个工作室,和老师们一起研究教学,一起做课程,忙碌但充实。同时,我还会尝试学生夏令营,开发一些线下优质课程。无论在体制内外,只要我们用心做事,遵纪守法,依法纳税,做什么都无可厚非。有老师说,祖庆老师,您是否鼓动我们离开体制?我回应大家三句话:不要轻易离开体制,但请用心修炼随时离开体制的本事。
Q2:课堂上,学生的口头表达呈碎片状态,短句子多。如何训练和提高学生“大段说话”的能力?
主要原因,可能与课堂教学问题设计过细、过碎、课堂呈线性推进、课堂容量太大息息相关。1. 设计大问题。让学生有充分思考、组织语言的时间,为孩子大段说话的能力提供保障。2. 减少课堂环节。课堂简约了,学生语言实践的密度、频度就提升了,课堂效率就可能提高。3.借助可视化工具,多维度思考。巧用思维导图,通过小组合作,整合学习成果,有助于大段说话。
Q3:如何全面提高小学生写“日记”的兴趣,最终提高孩子写作能力?
1.建立素材库,备一本一句话素材积累本。鼓励用一句话写下可以写成日记或文章的素材,每天记两到三个,字数不限。3.接龙日记,团队比拼。我曾经组织学生“进北京、迎奥运、登长城”比赛。曾经组织学生以日记长跑的方式,把日记所获得的分数换算成公里数,进北京、迎奥运、登长城。这个活动,有的学生是每天两篇、三篇、四篇、五篇、六篇地在写,整个班级你追我赶,呈现写日记的热潮。4.倡导私享日记。导学生日记写好之后,允许不交给老师,让学生把写日记当作是生命的存档,而不是仅仅纯粹地完成老师的任务。
Q4:对于爱看课外书、却不愿意写作业、上课口若悬河答题、一考试“通假字”连篇的孩子,有何妙招可以应对吗?
1.正视差异,允许差异。有些人是语言的天才,考试的“笨蛋”。要正视这样的差异。那些从来没有读过书的卖菜的人,是有语言天赋的,但是你让他去考试呢,可能是零分。2.寻找原因,对症下药。正视差异,并不表示放弃我们的努力,而要寻找原因,对症下药,分析学生为什么错别字连篇,进行有针对性地“矫治”。孩子有进步,我们就“庆功”,让他体验学习的快乐。当然,过程可能是反复的,分析——矫治——鼓励——庆功——分析……如此循环往复,也许孩子就可以慢慢赶上大部队。
Q5:当班级管理能力和语文教学能力都急需提升时,应该如何让自己度过这种焦虑,静心思考自己的方向?
祖庆答:两者并不矛盾。管理规范了,师生和谐了,学习高效了。两手抓,两手都要硬。班级管理方面:《优秀是教出来的》《班主任兵法》《班主任可以做得这样有滋味》《问题学生诊疗手册》等;职业适应方面:《教学第一年生存指南》《谈为师之道——答青年教师问》《职初教师20个怎么办》《新教师入职读本》《你的第一年——新教师如何生存和发展》《教师第一课》。(2)不断反思,复盘关键事件。第一章我的课史当中,反反复复都有提及,大家可以再去关注一下。尤其是我的败课史,这里边有很多的感悟,大家可以去翻一下。2.语文教学:定位风格,寻找偶像,从仿到创,自成一格。(专注!)
Q6:对于真的“百教不懂”的学困生,我们是宽容地放过,还是“两败俱伤”?
(1)一节课,要努力让一名矮个子学生跳摘桃子的机会。耐心一点,学会等待,让他在这一节课上克服困难,尝到成功的快乐。一节课给一个学生带去成功的体验,那么,慢慢地,整个班级的孩子就会变得越来越阳光。是不是所有的百教不懂的学生,我们都要一次又一次的这样去教呢,其他的优等生会不会被浪费时间呢?所以就有了接下来的第二种做法:(2)学习有三个区域,舒适区、挑战区、恐惧区,要把学习有困难的个别学生适时地带往挑战区,把他引向智力的最近发展区,千万别把他们拉往恐惧区。不是每一节课都要让每一个孩子掌握每一条教学目标的。孩子确实有困难,暂时放一放,这是对这个孩子学习积极性的保护,也是对其他同学的负责。
Q7:先生在《我的听课史》中指出『真,才是好课的魂』。读完后,有一个矛盾:前几个点到底是需要还是不需要?或许说有一点点迷失。作为一个新手语文教师,面对林林总总的做法,到底该何去何从?而且从新手,走向『真』的境界,我们需要怎样的勇气、锐气和底气?
到底什么样的课算是好课呢?我的回应是:这篇文章,其实是写我对好课看法的变化历史。我的好课观,是逐渐迭代和递进的过程。我在书中写到,“有些,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”,至于哪些,发生了变化。你从李健老师的分享中,以及我对不同课的看法中,很多处有阐述,请自己慢慢感悟。你可以思考:哪些,祖庆老师对好课观的认识,是一以贯之的;哪些,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,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?建议重读,你会慢慢明白。至于“真”,我觉得归纳起来,就是教师“真教”,学生“真学”。通过教师的“真教”,促进学生的“真学”。教在学生的起点上,教在学生的需要上,教在学生似懂非懂的地方。“求真”是常识,不需要锐气和底气。勇气,倒是真的,我们需要适度地向传统的好课观说不!这不仅仅需要勇气,更要付出代价。
Q9:还想跟着老师继续前行,想跟着老师学习小学阶段各种文体(说明、寓言、写景、状物、叙事……)的教学方法,有什么途径?
研究ta,读透ta,平视ta,超越ta,抛弃ta。
Q10: 讲座、学习很多,大多刚接触时满腔热血,教师该如何规划细致,保持长久的学习热情?
把学习,当谈恋爱,永远充满激情;把实践,当过日子,天天柴米油盐。日子过厌了, 开始谈恋爱。
Q11:怎样提高语文教师的语言感悟力和感染力?讲座、学习很多,大多刚接触时满腔热血,教师该如何规划细致,保持长久的学习热情?
真正的表达技巧,是修炼内功,找到属于自己的表达风格。无招,胜有招!